-01-
刻板教育常导致亲子沟通的失效
不少爸妈有这样的体会,本来想好好跟孩子沟通,可是说着说着双方就杠上了,原因是爸妈不懂“弹性教育”,采用的教育方法总是非常刻板、非此即彼、非黑即白、非东即西,这种缺乏弹性的教育不但是一场无效的教育,而且还会大大破坏亲子关系。
估计爹妈们都很熟悉如下的场景吧:
爹妈:我们该走了。
熊娃:我不要走,我还要玩。
爹妈:不行,该走了。你再不走,我自己走了。
熊娃不为所动,自顾自地和小朋友继续玩,爹妈假装自己离开,娃瞟了一眼,依然不为所动,爹妈没办法,跑回来吼道,“该走了”。娃继续抗命:“不走不走,就是不走!”最后爹妈拖着哭闹的熊娃离开了。
还有下面这个场景,是不是也在你家发生过?这一场是孩爸和13岁青春期儿子的对阵:
爹:瞧你这个烂成绩,天天就知道玩游戏!如果我再抓住你玩游戏,我把你的电脑砸了!
儿:你砸啊!你现在就砸!这话你都说过100遍了!
通常熊娃的这句顶撞恨不得能把当爹的噎个半死。有些熊娃对爹的威胁虽然没有如上极端顶撞,而是采取默然无语策略,但他其实心知肚明,你的话从来只是威胁。
即使爹真在盛怒之下砸了电脑,难道就可以让孩子不玩游戏,达到教育目的吗?事实是,从来没有听说过靠砸电脑让孩子不玩游戏的先例啊!
我们看到,由于爹妈没有掌握“弹性教育”的法则,常常不是把孩子逼到死胡同,就是把自己逼得走投无路,让亲子沟通在此刻除了剑拔弩张,根本没有回旋余地。
其实,我们生活中处处需要弹性啊!物理学中,材料的“弹性”是实用性的重要特点。
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在1970年代研究也发现,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即是拥有更强“心理弹性”者。当一个人的心理弹性强的时候,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,也有更强的承受压力以及压力后心理恢复的能力。
因此,目前,“心理弹性”已经成为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。同样的道理,健康的家庭教育也当是一种“弹性教育”,“弹性教育”标志了爸妈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孩子的特点,进行有效教育的能力。
如果你家的亲子冲突正在越演越烈,那么是时候爸妈们该学学“弹性教育”了。
-02-
对孩子的尊重需要“弹性教育”
我们常常提到,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。孩子是一个人,不是机器,他有自己的想法、愿望和期待,足够的教育弹性能够保证对孩子足够的尊重,足够尊重使得孩子愿意积极主动的行动和配合。
记得大儿子小的时候,我每一次需要他配合的时候,总会这样问他:“你是想5分钟后吃饭呢还是10分钟后开始?”、“你愿意8点40睡觉还是9点睡觉?”、“你是想再玩5分钟还是10分钟?”老大每次都会痛痛快快地选择一个,然后按照自己的选择执行。
可是等到老二的时候,这一招行不通了。老二常常的回答是:“我不要5分钟也不要10分钟。”
我则变化方法问他:“那最长不超过20分钟的话,你想要多长时间呢?”老二会愉快地决定一个他的时间,然后贯彻执行。
倘若,我没有执行“弹性教育”,在对待哥哥的时候,命令他必须5分钟,必须8:40,哥哥估计会很难合作。如果我对待弟弟像对待哥哥一样,只有二选一,恐怕也会造成二宝更多的反抗和不合作。
尊重孩子的不同,尊重每个孩子这个独特的“人”,需要爸妈克服不自觉地倾向——“我说了算,我是老大”的想法,去除过多的“必须如此”,“一定这样”,这样弹性教育才是对孩子更好的尊重。
-03-
教育观念可能确定,但方法却可充满变化
弹性教育还体现在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上。爸妈在贯彻一些教育理念的时候,常会刻板以为只有一种既定路线可以选择,其实,有时对某个教育理念的实现,方法可以充满变化。
比如关于睡觉的问题,可能不少家长获得的观念是,孩子需要尽早独立睡眠,婴儿出生后就自己睡,更容易培养其独立性。
记得当我获得这种育儿观念后,我对老大的教育方式就是如此。在从医院回家之后,我直接就把他放进了婴儿床中。夜晚醒来喂奶,我都是把他从婴儿床里抱起来,喂完奶后再放进小床中。可是每次,明明他睡得很香,可是当我一放他进小床,他就醒了,常常我俩要折腾一两个小时,儿子才能在婴儿床里睡着。一晚上这么两三次,我简直要累晕。而且虽然我一直采取分床后来又采取分房的策略,可是老大直到5岁才做到完全独立睡眠,之前一直需要我在他的床上把他陪睡着了,才能离开。
等到老二出生后,我了解了另外一种教育理念:“亲密育儿”理论,说是婴儿可以和妈妈同睡,不但喂奶方便,更重要的是小婴儿需要和妈妈越多越好的肌肤接触,从而建立安全感,在这种充分的安全感建立之后,孩子才能培养起独立性。因此,和婴儿同睡无损独立性的培养。
在实际操作中,亲密育儿更是鼓励母婴同睡,然后再逐步分床。这种理论和传统的出生后就独立睡理论一直是各持己见,他们可以说各有自己的道理。我因为有过老大一夜折腾几次的痛苦经历,这次决定就不那么累了,于是采取亲密育儿的策略。
因此,二宝一直和我一起睡,然后一岁多,大床边放张小床,二宝在小床睡,到了三岁的时候,二宝有了自己的房间,他顺顺利利地就独立睡觉了,甚至根本不需要像哥哥那样让我在房间里陪他。
从自身的经验中我总结出,独立睡眠是最重的培养目标,可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时间点和方法其实是充满弹性,即使教育界也有不同的理念,作为父母,真的需要多学习,了解到更多的资讯,然后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行事。
-04-
“弹性教育”也反映出家长教育观念的进步
其实,不仅教育方法方面,家长要采取弹性法。即使是教育观念本身,也并非一成不变。
记得我怀孕期间,在医院产检阶段,有很多奶粉公司在医院开设各种婴儿喂养的课程,同时赠送各种各样的奶粉试用装、礼品,其中还有国外进口的奶粉,说是添加了DHA等等20多种营养元素,其营养全面甚至超过了母乳,孩子若是喝了这种奶粉,那保准长得强壮又聪明。
我和一群年轻的妈妈们当时听得入迷,我们都得出这样的结论:这种进口的奶粉大大好于母乳。大家心里不约而同地都这样想,就这一个孩子,无论如何我一定得给他选这最好的奶粉喝。
后来孩子出生了,虽然我也给孩子哺乳,但是总觉得自己的奶水不足,质量不高,孩子吃的不饱,吃的不好,总是想再添加那种最好的奶粉,因此,孩子一直属于混合喂养,到了孩子七个月的时候,因为也要上班了,干脆给孩子断了母乳。
曾几何时,我一直以为,我给了老大最好的喂养。
后来,随着我学习了解的知识增多,我才知道自己的错误,对婴儿来说,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。
当我老二出生后,我就自信满满地开始纯母乳喂养,老二哺乳一直到一岁十个月,自然断奶,他比哥哥少了很多因吃奶粉而引起的过敏问题,而且两岁之前,除了因出幼儿急疹有过一次发烧,也没有像哥哥那样三天两头的生病。
我如上的经历说明,我一开始认为的“奶粉好于母乳”是一种错误的观念,我后来的观念“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”,是经过学习后得到的进步。
这种开放学习的心态,也是“弹性教育”的重要内容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,旧的教育观念已被证明是错误的,那么教育的弹性就需要家长及时放弃旧有观念,用新的观念来指导自己。
我们都听说过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观念,在过去,这种教育方法大行其道,因为确实培养了一些有出息有成就的人,但是,如今,大家都知道,“棍棒”教育虽然依然有成功的例子,但它与现代尊重平等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。
这时,教育的弹性就可以帮助家长更快抛弃旧有观念,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遇。
-05-
弹性教育 VS 规则执行
如果实行了弹性教育,那么是否会伤害到规则执行?其实,弹性教育和规则执行的关系,同样需要家长的“弹性教育”心态。规则的制定通常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,否则,规则过死反而不利于目标实现。
比如规定孩子晚上九点睡觉,是为了能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时间,有利于身体的健康。可是,不少爸妈也发现,虽然规定了9点睡,可是孩子常常是超过甚至大大超过9点才睡。
若在弹性教育的思想指导下,父母可以设置弹性睡觉时间,这样反而让规则更容易执行,目的更好实现。
我家自从将9点必睡改成8:50-9:10间必睡之后,发现孩子按时就寝的情况大大改善。因为在潜意识里,20分钟的缓冲让孩子觉得更加有自由度和更大的自主性,这样他们会更加乐意执行。
这让我们想到,其实连国家的法律执行也并非是一刀切,单一条件,而是采取一定的适用范围,父母有什么必要一定和孩子针尖对麦芒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