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茶疗方的历史
茶之为用,始为药用,最早用于解毒。民间流传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(茶)而解之”的故事,生动反映了人类祖先以茶为药,用之解毒的历史背景。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在《食论》中提及“苦茶(茶)久食,益意思”,说明茶有提神醒脑的药效作用。以上资料显示,应用单味茶叶便能治病保健,其形式为“以茶代药”,属于茶疗方的原始组方雏形。
唐宋时期,茶疗方出现新变革,由“以茶代药”演变成“茶药结合”。这种变革有一定的内在因素。尽管茶的功效广泛,但有时单用茶叶治病毕竟效力单薄,难以应付病情需要。为了提高疗效,自然而然会加入一些合适中药,从而衍生出“茶药结合”的茶疗方,当时称之为“药茶”。这种“茶药结合”的形式无疑拓宽了茶疗方的应用范围,疗效亦进一步提高。唐代药学著作《新修本草》指出:“茗,苦茶,味甘苦,微寒无毒。主瘘疮,利小便,祛痰,热渴,令人少睡….主下气,消宿食,作饮加茱萸、葱等。”这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清楚列明茶的功效,以及可加入吴茱萸、大葱等中药一起饮用。以上记载,代表茶疗方在唐代已被纳人政府认可的医学文献中,亦意味着正式被官方认可。
唐宋时期所用的茶疗方,还有部分是不含茶叶、全以中药组成的,属于“以药代茶”形式。例如,宋代《妇人大全良方》所载“人参丁香散”的材料全为中药,由人参、丁香、藿香叶组成。用法为先将上药捣碎研末,水煮去渣热服,不拘时候。所谓“不拘时候”,就是指像喝茶一样多次饮服,亦即“代茶饮”。这种分次少量的饮服方法,颇适合妊娠恶阻的病情需要,避免孕妇一次顿服过量汤液,从而引起反胃呕吐。相比“以茶代药”和“茶药结合”,“以药代茶”跳出以往茶疗方由茶叶组成的框框,应用范围更加广泛,疗效亦更为理想。
时至明代,“以药代茶”逐渐成为茶疗方主流,组方结构与应用范围均进入成熟阶段。明代有数部医药巨著面世,其中两部著作设有茶疗方专篇,如中国历史上最大方剂书籍《普济方》,专门设有“食治门·药茶”篇;李时珍所著的《本草纲目》载有治疗“气虚头痛”、“热毒下痢”、“解诸中毒”等茶疗方十六首,应用范围涵括内科、妇科、儿科,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。
清代应用茶疗方更为普及,尤其在宫廷中备受重视,后世称之为“清宫代茶饮”。据清宫医案记载,太医专为帝妃贵侯所配制的代茶饮种类繁多,按功效可分十大类,包括:补益类、调理脾胃类、消导类、解表类、清热类、除湿类、祛暑类、止嗽类、安神类、通便类等。这些茶疗方被广泛用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科的疾病治疗与调理,以及养生延年和美容驻颜方面,有时还被用救治危急重证,成为清代宫廷医学的一大特色。
随着科学与制作技术的进步,现代茶疗方在包装和剂型方面亦不断革新,生产出袋泡茶、即溶茶、浓缩茶及片剂茶,方便携带和服用,使茶疗方更易普及应用。近年来,“回归自然”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,海内外纷纷兴起饮用保健茶热潮,具有延缓衰老、美容减肥功效的保健茶尤其受到大众青睐。这些方中含有或不含茶叶的各式保健茶,正是现代茶疗方应用状况的一个缩影。

分享到:
5178人/次阅读
关闭】 【打印
 

欢迎发表评论

需 登录 后才能发表
 
 
 

广州市小航科技有限公司 ©2023 高举安全网 粤ICP备16075157号-1